6月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中央媒体齐聚永康,采访“非遗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精彩案例与有效做法。
来宾们参观了永康市锡雕馆,采访了锡雕产品手工制作、现场展示、培训教室及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和应业根锡雕手工作坊、应金献铜艺手工作坊,对永康的锡雕等产业有了直观的了解。
永康市文化局局长丁月中介绍了永康五金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使各家媒体对非遗撬动乡村振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永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16项、金华市级非遗项目41项,永康市级非遗项目81项。同时,永康也是中国五金之都、工匠之乡,传统手工技艺非常活跃,81项非遗中能直接形成生产力的就有26项。如金、银、铜、铁、锡等五金类项目,竹编、木雕、制陶、手工秤等制作技艺,在工业化、商品化的今天还占据一定的市场,特别是五金类非遗项目,已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2017年五金类非遗产业生产总值达3.567亿元。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对于无法直接形成生产力的诸如歌舞类、医药类、文学类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康市则加大文旅结合力度,活态利用,与永康当地重大活动结合,打造文化品牌,建设大美乡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及节庆活动,为当地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文化在 “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永康市在乡村振兴中挖掘、传承、弘扬、激活了传统文化,大大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